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纯水设备行业新闻】
农村污水处置模式的选择
众所周知,农村污水处置一共有3种模式,即分户/联户污水原位处置、村落污水站就近处置以及污水纳管区域集中处理。项目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选择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个问题,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多以乡村人口的密集水平为参考进行模式的选择,但是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选择方式,纯水设备通过近两年在不同地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国大多数地区都不完全依照人口密集度去考虑模式的选择方向。
例如一些地区是将原有的分散处置方式逐渐改成集中式处置或者干脆全部改成纳管处理;而也有一些地区原来是集中式,后来又改成了分散式处理。跟当地项目主管负责人座谈的时候,也都有合理的更改模式的理由。所以,如何确定处置模式在国一直存在争议与分歧,各地区也都在结合当地特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另外,尽管我一直在强调构建适合农村的污水治理体系,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实验室纯水设备不管是集中式治理还是分散式治理,其治理思路大多还是盯在污水上,因而不可防止地沿着城镇污水处置厂的治理思路走。
农村污水处置技术的选择
关于农村污水处置技术,归纳起来无非是化粪池、厌氧生物膜处置等一些初级处置技术;生物膜MBRSBR氧化沟、A2/O等生物处置技术;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地渗滤等生态处置技术以及一些化学除磷或消毒方法。总的来说,目前农村所采用的大多数处置技术基本沿用乡村污水处置技术。
所以如何选择农村污水处置技术,行业内也存在许多争议,大家在介绍各种技术的时候,水处理设备都可以举出其成功的案例,同时也都可以找到其失败的案例,认为,每一项处置技术和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制约因素,选择不合理,可能就会失败,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则有可能成功。
因此,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要想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有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支持作为保证,而管理和资金支持的根本在于项目选用的什么规范,也就是说,水质规范决定了技术的选择。不管是一级B一级A还是地表四类,不同规范都一定有不同的技术系统相对应,而在确定技术之后,也一定要有相应的管理或者运维方式来对应,最后,不同的技术和管理对应着不同的资金需求。
农村污水处置水质规范
基于此,规范,特别是排放规范是引导技术走向的重要因素,也决定着技术的选择方向。从目前我国村镇情况来看,通常选择的规范越高,技术工艺要求越复杂,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最终建设和运维利息也越高。但国外却有所不同,例如德国是以处置规模来确定污水规范中的水质项目数量或指标数量;日本也是如此,小于50吨/天的规模就依照净化槽法来管理,大于50吨/天则依照下水道法来管理,而净化槽法管理要求规范是低于下水道法标准的美国则主要用分散污水处置系统手册来指导。
国内现在许多地区也出台了自己的农村污水规范,这些规范对于敏感地区要求较严,工业水处理设备非敏感地区较为宽松。但问题是把规范降低更多的为了适应村镇地区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可反过来,不是把标准降低了农村污水治理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呢?认为关于规范,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污水排放规范比乡村规范宽松的限度是多少?
美丽乡村建设是国村镇地区的首要发展目标,也正是这个大背景在影响村镇环境整治和污水处理,但如此宏大的目标是具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农村污水主要以水质达标为目标,同时这个目标所需求的规范也在引导着工艺的选择,但是规范是会改变的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时发展,规范也会逐渐提高,有可能会从一级B提高到一级A最终提升到地表四类,那是否意味着每次规范的提高都要将前面的工艺推倒重来?所以我认为,农村污水排放规范的制定应该与久远目标相衔接,目前我国农村污水的规范制定亟待需要系统和科学研究作为依据。
2.低标下,如何保证农村的水环境质量?
探讨如何在低规范情况下保障农村的水环境质量之前,应该先对农村污水处置包括乡村污水处置的初衷进行重申,所有污水治理的动身点都是以考虑公共平安以及防止瘟疫污染病为目的如果一味降低规范,最终连卫生平安都达不到时候,处置设施自然也很难长久运行,很快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最终导致旧设施的撤除。因此,认为农村污水处置应该和农村的水环境质量改善衔接起来,要让农村居民能够直观感受到污水处置的效果,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功效也要考虑长远,应该放在农村大环境背景下综合考虑,而不是仅仅盯住污水现在有的处置利息,最后出现今天建、明天拆的情况。
3.用什么评价农村污水治理的效能?
对于如何评价农村污水治理效果,认为不能仅仅去看出水是否达到一级A还是一级B规范,而是把污水处理、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放在一起综合考虑,这也是目前的国际趋势,那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指导农村污水治理体系的构建,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现在国际上很多地区已经把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水处置工艺评价当中,而且是从环境的角度重新论述每个单元的新功能。所谓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系统环境中,人类干扰自然循环的活动不能逾越地球的最大承受能力,与此同时也不能够耗尽那些需要与后代分享的自然资本。所以作为农村污水治理,也应该综合耐久的考虑,把环境可继续理念引入后,再去分析到底是采用分散式好还是集中式好,而不能仅仅用现在以注重利息和效益为主的评价方式。
环境可持续性理念解决农村污水处置
作为激进农业大国,国有几千年历史,激进农业中物质流动是一个封闭循环的过程,而现代农业因为化肥的使用,打破了循环链,使得原来可以作为肥料的东西变成了废物,需要去处理。但是近些年,国际上都认识到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又转而探索生态农业的途径。所谓生态农业就是将激进农业当中的物质循环和现代一些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方式相结合,来构建新的物质循环系统,这为农村污水资源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例如关于集中和分散如何选择的问题,从人口密集度考虑,可以得出一种结论,但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的时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阐明了问题:用分散的形式,更便于就近利用,利息低,但是回收资源时,分散的设施就很难进行,反而是集中方式对于资源回收更为有利。所以要把这个理念放到农村污水治理中来,就要分析农村的特点、劣势以及优势。农村污水治理的劣势是资金缺乏、技术人员匮乏。优势是空间大、可以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这样看来,农村污水处置的要求就应当保证利息低,而且需要可持续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人口是世界人口的22%施用了世界上30%化肥,化肥使用量远远逾越了发达国家平安使用的上限。另一个角度来讲,污水里面人的粪尿占了有机物的60%氮和磷占总量的90%以上。如果把这些人类粪尿用于农田,一方面可以减少处置设施的压力,另外对于农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是非常有利的
农村的污水治理思路应该把农村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使得其节能低碳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我需要改变思路,将农村的生态环境必要性与污水处置技术的可达性或可能性相结合,来发展可持续的农村污水处置新模式和技术体系。农业资源化利用有一个好处,即它规范是恒定的由于其最终产物基本都进入到土地系统,所以不会随着外在水质要求发生变化,农村应该将此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然,这其中也会有很多制约因素,最大的因素就是农村土地的生态承载力,不同地区的承载力不同,对于污水接纳的水平也不同,要根据生态承载力来确定污水处置的污染物总量。总的来说,单位面积上的人越多,土地生态承载力越小,也就要求处置技术设施效率越高,一个平衡的关系。此外,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资源化利用,还需要一个物质转化和处理之间的梯级规范,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规范,规范应该通过生态承载力来制定,例如人口密集高的地方,生态承载力小,处置的要求就应该高。
最后,农村污水不是想利用就能利用的污水处置的连续性和回用需求的季节性是矛盾的旱季的时候需要用水灌溉,污水处置完之后马上有受纳的地方;而在非浇灌季节,处置后的水就要有储存的地方,但如果是简单处置以后对水进行储存,就会变成黑臭水体。所以怎样找到适合于安全储存的模式和技术系统,也是未来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刘俊新在第八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暨第二届村镇环境科技产业联盟论坛”主旨演讲整理,未经自己审阅。
- 上一篇: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的相同点和区别在哪 2018/9/15
- 下一篇:我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正迈入下半场 201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