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之年我国纯水产业发展进入新的政策周期——旧规划收官,新规划启动
【上海纯水设备行业新闻】
去年和今年是政策节点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之年;对于强政策驱动型的环保产业而言,这意味着产业发展进入新的政策周期—旧规划收官,新规划启动。
关于方向趋势,各个领域各家企业的情况互不相同,很难一一给出相宜的答案;但不同企业都处在相同的时空和政策下,遵循着同样的底层规律和规则,所以其中又有共性的成分。
而当下若论趋势,高质量”统领多维度、涵盖各领域的纲领性指向。二十大之后,高质量的调子再度压低,这既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也是各产业自身的演变规律。
关于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业内有一个存在已久的共识,即环保产业由“从无到有”阶段向“从有到优”阶段过渡,其本质是以需求升级为内核的产业升级。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环保的各个领域都可以重做一遍。总体而言,高质量发展的主调之下,环保各大领域在逐渐释放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事实上,行业内的一些动向已经印证了这一演变逻辑,本文将从三个较为典型的方面予以解读,其中案例未必普适于所有细分领域的情况,谨作为判断和掌握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参考。
01「需求升级」+「技术迭代」开辟乡村治水新机遇
今年一些产业研究机构针对过去十年进行了总结复盘,并以此推演下一个五年和十年的发展趋势。
回顾环保领域过去十年,虽说还有一些弊端、很多方面尚待优化,但不得不说在继续高速的投入下,水、固、气等各个领域均在量变上实现了巨大飞跃。
此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环保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十分尖锐的污染问题和处在蓝海的细分领域均不复存在政策和产业的发力重心逐渐转向高质量。
比方在乡村治水方面,上半场主要表示为污水处置厂站的建设,乡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置率和惯例理化指标是主要考核项;进入下半场后,面源污染逐步上升为制约乡村水环境继续改善的主要矛盾,汛期考核、雨季溢流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河流断面考核等需求升级而来。
近期,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从国际比较看,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但同时我国水生态环境维护工作还有一些明显的短板,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中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面源污染”许多地方普遍存在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现象。张波表示,当前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
政策举措方面,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 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4月,深入打好乡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出台,其中也对汛期污染治理做出了布置;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2022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通知》要求紧盯汛期水质明显反弹断面,切实加强水环境监管,保证水生态环境安全。
这一连串针对汛期污染问题的行动举措传导至产业端,正在释放出新的机会,一些创新技术迎来用武之地。
比方,今年1月,由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中持股份和博泰至淳联合研发的污水处置厂纳米絮凝原位扩容技术”效果经过鉴定,并在业内引起关注。
该技术是通过一种新型高效纳米絮凝剂,使二沉池的沉降效率大幅提升,突破了生化系统超水力负荷运行时二沉池泥水分离的瓶颈,从而提升污水厂处理能力。
据专家介绍,污水处置厂纳米絮凝原位扩容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提高二沉池污泥沉降速度、治理污泥膨胀及悬浮污泥、污泥高效脱水等用途,尤其适用于夏季因雨污合流、水力负荷增大导致系统不达标、溢流污水造成河道雨季反黑等难题。
针对汛期污染的另外一个技术路线是新膜法的应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着由于污水厂处置能力缺乏、截流倍数过低所引发的汛期溢流污染情况,分流制排水系统则存在着由于雨污混接、错接及管网入渗等原因导致的汛期污水管水量激增所引发的汛期溢流污染情况。对此,新膜法的两增一减”功能可以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一增:指“增加日常处置能力”对于保守A2O或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厂,将其改造成MBR工艺,只要将膜安装到二沉池,生化池池容不变,就可实现污水厂日常处置能力的翻倍。较低的投资本钱、无需新增用地、也无新址扩建所需配套管网投资的前提下,就实现了存量污水厂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第二增:增加汛期处置能力”对于存量或改造的MBR工艺污水厂,采用具有大流量弹性的高性能小孔径超滤膜,汛期膜通量可为日常的两倍,同时由于汛期进水浓度较低,生化池的处置能力也可实现倍增。
一减“则是解决激进膜法的高成本问题,临时以来“膜三贵(买膜贵、用膜贵、换膜贵)痛点在一定水平上限制了MBR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针对此痛点,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膜厂商一直在致力于打破“膜三贵”藩篱,并且提出了333目标。据世浦泰集团总工程师白海龙介绍,333目标是指,对于日处置规模万吨级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置厂而言,能够继续稳定运行的膜通量达到30LMH膜吹扫气水比降至31以下,MBR工艺污水厂全厂运行吨水电耗降至0.3kwh/m3以下。
333目标的实现,意味着MBR工艺污水厂实现与激进工艺相同甚至更低的投资本钱、运行利息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本钱,而MBR工艺占地省、出水可直接回用的优势依然保存,届时行业将会重新定义。
333目标的提出以及苏伊士和世浦泰等国际一线膜公司在这个方向的显著突破,标志着新膜法时代的来。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这将给水处置领域带来巨大改变。
如今,随着乡村治水需求的升级,这一进程将加速发展,333目标的突破将会使用户得到与激进工艺综合运行利息相当的膜产品和膜技术工艺,而在333目标上实现突破的新膜法技术创新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直以来,由于产业发展阶段的问题,技术的创新升级被认为没有用武之地,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还没到用武之时。随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来,这种局面将迎来转机。
类似上述的产业升级新机遇也将出现在更多领域,这其中的模式可提炼为—需求升级+技术迭代。
02「新兴产业」+「环保外延」环保龙头跨界布局新赛道
广义上,环保本是个涉及面、需求面十分宽泛的行业。
但一直以来,环保产业有明确的边境,产业主体基本上只在界内发展,历来都是外界跨界进入环保,鲜有环保企业拓展至行业之外的领域。
这与环保产业过去处在从无到有”阶段有关,一是这个阶段有清晰的发展路径,二是一直以来环保的需求较为明确。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从有到优”阶段的来,环保产业的边境和需求场景在逐渐发生变化。
近几年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新能源风口带动的新兴产业给环保产业带来了向外拓展的机会。
今年以来,环保领域不同细分龙头企业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主要表示为龙头企业跨界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其中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储能等多个新能源细分赛道。
比如今年8月,伟明环保联手电池和资料领域盛屯矿业、青山控股集团、欣旺达等三大名企共同总投资191亿元、投建年产20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9月,中创环保也宣布,控股子公司江西中创锂业与从事碳酸锂业务的江西萍乡市拓源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布局锂电池领域、并将其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
10月,龙净环保发布公告,计划投资约20亿元在福建上杭县投建5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能,应用于工商业储能、高功率储能、低温储能等场景。
10月,广西博世科环保公告称与印尼永庆公司签约布局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此前博世科来已经陆续与东风柳州汽车、广西汽车集团等达成合作,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这类案例还有不少,此处不一一列举。此外,受“盐湖提锂”风口利好的膜企业同属此列。
从这些案例来看,貌似是跨界,但其实面前有很强的产业延伸逻辑在其中,这就涉及到前述环保的广义概念了
广义的概念中,环保本就包括或紧密关联节能、新能源、资源循环等领域,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跨界的企业中固废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因为固废领域一直就较大水平地涉及这些科目,而此一番所谓跨界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也就是说,节能、新能源、资源循环等本就是环保产业的菜,之所以被称为跨界,因为环保产业一直处在1.0阶段,即污染物治理、末端治理,这远非环保的全部内容。
而近些年越来越显著的边境拓展,则标志着环保产业在逐渐进入2.0阶段,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新能源、资源循环等内容。
这是近年来环保头部企业布局新能源等赛道面前最应该关注和认识到底层规律,也是当下环保产业升级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其中的模式可提炼为—新兴产业+环保外延。
03「双碳目标」+「环保升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启新增长
双碳目标提出后,各产业界勾画出了无限商机,环保站在离双碳最近的位置上,产业内涵和相应的前景得到全新的升华。
具体的路线如何来推进?目前来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较为明确的方向。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目标中提出,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效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效果,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方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较为具体的行动指南之一,从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措施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六个维度提出了减污降碳的路径。
比方,措施协同方面,未来在落实减污措施时,将会把降碳协同度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末端治理的技术选择上多考虑协同控碳的效果,优化选择治污技术路线。
近日的一个环保产业创新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表示,以碳为核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当前生态环境维护工作的核心抓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以更高标准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升级。
从产业角度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无疑开启了新的增长空间。其中大气治理关联较为紧密的环保细分领域。
随着末端治理潜力耗尽,污染物减排空间逐渐收紧,而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具有同根同源性,最容易形成协同效应的细分领域,也是最有机会受到利好的细分领域。
其实,双碳之于环保产业的促进,最为实质的启发是当环境气候出现新的问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环保产业有了新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就意味着产业新的机遇,这是环保企业可加以关注的一个方向。
就这一意义而言,环保产业的使命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永无止境的
04结 语
近年来的种种迹象标明,环保产业的底层逻辑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总体上表示为以需求升级为内核的产业升级。
随着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环保产业的升级之路已经开启,此过程中肯定随同着新一波机遇的释放。
此背景下,各家企业和每一位从业者都有必要根据所处领域的大环境小气候寻求破局点和发展方向
- 上一篇:论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分类 2022/12/14
- 下一篇:预处理单元跌水复氧问题研究报告反应出的环保问题 20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