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运营+工业园区成就废水行业新蓝海
【水处理设备行业新闻】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0年后我国工业用水量、工业废水处置总量呈平缓下降趋势。2015年工业用水量1335亿吨,工业废水处置量为445亿吨,披露总量的下降使工业废水治理市场看似饱和。而工业企业偷排漏排的废水不可估量,导致实际工业废水处置量被低估。发现,中国平均工业废水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韩国的71%
工程建设市场需求有限,运营服务市场迎来新发展
国工业水处置市场主要分为工程建设板块和运营服务板块。认为现产能充足,工程建设市场未来增长有限。上海纯水设备2015年工业废水治理设施治理能力902.65亿吨,2011-2015年间工业废水产能利用率为49-54%产能充分。环保督察的趋严和下游工业企业盈利的转好能推动潜在总量市场上行,必能提高产能利用率。
对于运营市场,发现排入第三方污水处置厂的废水由2012年的48.3亿吨上升至2015年54.9亿吨,CA GR为4.4%环保督察和第三方治理模式有望打开运营市场规模。此外,环保部颁布的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等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第三方运营+工业园区”模式发展,为运营公司带来向上空间。
双管齐下,催生广阔工业废水市场
环保督察趋严,企业必需治理污染。2015年7月中央印发《环境维护督察方案》中央分4批对各省市党委、政府开展环保督察工作,实现全覆盖。其执法力度逐步趋严,罚款从第一批的1.98亿元上升到第四批的4.66亿元,极大得增加了环境违法的本钱,废水处置市场迎来行业春天。
下游工业企业盈利转好,企业有钱治理污染。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效果初显,中小工业企业关停,产品价格回升,2017年12月钢铁、化工、造纸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77%41%39%企业盈利转好,治理意愿更强。
行业格局小而散,细分领域孕育龙头
国家披露的工业行业多达42个,其中30余个工业行业的废水规模小于总量的5%行业格局天然分散。各行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不一,处置难以“一刀切”此行业格局下,首选有一定体量的以运营业务为主的具有技术优势、下游行业需求量大的企业。
1环保投资增长空间巨大,工业污水一马当先
1.1环保细分行业众多,环境投资额处低位
依照处置的污染物的形态不同,环保行业可以分为水处理、固废、大气以及监测领域,水处置包括污水处置厂、河道治理、工业污水等,固废的子行业包括垃圾焚烧发电、上海水处理设备垃圾填埋、危废、土壤等,大气主要包括火电以及非电领域的脱硫脱硝治理。而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市政环保和工业环保,市政环保主要是政府付费,而工业环保是工商企业付费,由于工业污染物含量复杂,工业环保的技术难度相比市政环保要高。
从环保领域投资额来看,国目前环保投资尚有很大空间。对标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环保领域投资额处于地位。国2016年我国的环保领域投资额为9219.8亿,占GDP比重为1.24%环保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过去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是随着未来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环保领域投资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比例达1%~1.5%时,可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维护投资占GDP比例已达2%目前我国环境治理投资额处于低位。全国乡村生态维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2020年,国环保投资占GDP比例不低于3.5%环保投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2工业废水处置流程复杂,涉及范围广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物的重要组成。工业废水一般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液,涵盖污水、工艺用水、冷却水等环节。与城镇污水不同,工业污水因其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成分复杂及难处理等特点,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威胁。一般来讲,工业废水需经处置达标后方可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或环境中。
水处置领域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药剂生产、设备制造、设备集成、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以及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等几种。其中,系统设计、设备制造、设备集成、工程施工等企业主要面向水处置系统建设阶段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药剂生产、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等企业则主要面向水处置系统运营阶段提供产品或服务。
2工业废水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2.1总量稳中有降,工业废水市场看似饱和
国工业用水量、工业废水处置总量计排放总量自2010年后均呈平缓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工业用水量1335亿吨,工业废水处置量为445亿吨,认为工业水数据的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家吨水工业增加值的提高。
虽然废水排放量在减少,国工业废水治理仍面临着巨大考验。制约我国工业环保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相冲突,上海反渗透设备为节约成本,工业企业偷排漏排屡见不鲜。一方面,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导致局部地区管网铺设不全,发生漏排现象;另一方面,环保监管不严、政府执法难度大、企业诚信导致偷排时有发生。水十条”环境督察、环保税相继提出以对工业企业进行强制约束,倒逼企业重视环保,落实治理。总体来讲,国在工业废水治理上仍然任重道远。
2.2偷排漏排屡见,工业废水市场规模或被低估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中,工业废水处置量这一数据理论上能直接反应工业废水市场的兴衰。工业废水处置量是指进行了污水处置的工业废水量。一般来讲,清洁的工业用水经过工业生产过程后,局部将成为具有污染性的工业废水,其经污水处置过程达标后方能排放。
国工业废水发生量较大的行业主要为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品制备、煤炭矿采业、纺织业等,这些行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而达标处置工业废水需耗费企业较高经济成本,因此在废水处置量方面可能存在漏报、少报情况。中小企业为降低治理利息而偷排漏排,相当一部分的工业废水直接被偷排到环境中,而未真正进入污水处置阶段。因此我认为,目前我国披露的工业废水处置量”这一数据是偏小的换言之,加上了偷排漏排的废水体量,才是国实际的工业废水市场规模,而这一数据目前被低估。
由于偷排漏排废水的具体数据我难以测算,因此我采用国际对标法来侧面证明我认为工业废水市场规模被低估的观点:
2006-2015年,国的废水发生率(=工业废水处置量/工业用水量)33-41%之间,平均为~37%
2015年我国废水发生率为33%也就是工业企业每使用100吨清洁水,将产生约33吨需处置工业废水。对标其他国家的废水发生率,推测工业废水发生率存在偏低的可能。目前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废水数据较为匮乏,因此我选取了数据较全的韩国进行对标,用以推测我国工业废水的实际待处理量。
韩国工业用水量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工业废水发生量一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综合OECD统计部及世界银行披露的数据,上海纯水机测算出2010-2014年韩国平均工业废水发生率为71%几乎是国2015年工业废水发生率的2倍。国工业废水的为黑色金属冶炼业,其中60%工业水用于冷却处置,水回用率较高,因此我国平均废水发生率应略低于韩国。为简化估算过程,假设韩国的平均工业废水发生率为我国工业废水发生率,以此测算出最大实际需处置废水量应为1335*71%=948亿吨,约为2015年披露445亿吨的两倍有余,按2015年各行业吨水平均运行费用1.54吨/元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233亿元。
2.3工程建设市场需求有限,运营市场迎来新发展
工业废水市场主要分为工程建设市场和运营服务市场。基于废水总量被低估的情况下,哪个细分市场更为收益?认为,工程建设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而第三方运营市场规模具有上升空间。
2011年来,国工业水治理产能利用率稳定在50%左右。其中2015年工业废水治理设施治理产能为902.65亿吨,即使我用前文的韩国废水发生率来计算我国最大实际发生废水量(948亿吨)目前的产能也足以应对近年的废水发生量。因此从产能利用率角度来讲,认为工程建设市场未来需求不大,较为饱和。
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稳中有降,近5年同比下跌2.13-5.30%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又氛围直接排入环境的和排入污水厂的其中,直接排入环境的废水占总量的70%数据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排入城镇污水处置厂、集中处置厂的废水近年来缓慢上涨,由2012年的48.3亿吨上升至2015年54.9亿吨,CA GR为4.4%基于工程市场的饱和,认为废水总量市场的上升能带动运营市场发展,而日益严苛的环保监管和废水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开是该数据上升的关键因素。
排放规范的提高和环保监察的趋严为吨水运行费用带来增长空间。2011年来,工业废水处置吨水平均运行费用有所上升。2015年的废水处置总运行费用低于2011年,2013年运行总费用触底后,吨水运行单价却稳步上升。2013至2015年从1.28吨/元升至1.54吨/元,CA GR为9.89%以年复合增长率推测,2020年,国工业废水吨水运行价格将达到2.47吨/元,若以2015年处理量445亿吨计算,市场规模将达1099亿元。
2.4第三方运营+工业园区”新模式,带来行业发展空间
退城入园”政策加码,工业园区有望规范发展。2015年国家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计划》明确了政府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决心,上海超纯水设备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推进退城入园计划。2017年9月,环保部印发《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推进落实工业集聚区退城入园的进程。集中式工业园区模式适用于单一企业发生废水量较少浓度很高的化工等行业企业;对出水量大的大型钢铁及石化企业,其自身污水规模就可支撑中大型污水处置设施运营。工业园区模式一方面能规范排污,通过共享服务以进一步降低经营利息和污水处置费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便于政府对污染企业进行统一管理。
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模式政策频发。工业环保第三方治理一般是指排污企业将废水处置环节外包给专业的环保公司,付费购买更为专业的治污减排服务,并由环保监管部门作为独立方对排污结果进行监管。为加快推进和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环保部于2017年8月提出《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机结合的污染治理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不时提升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第三方运营趋势向上,为专业环保公司带来空间。当前工业废水设施的产能利用率(50%左右)基本已满足待处置废水量的需求,推测未来单纯的工程建设订单会逐渐下降。从商业模式层面看,随着第三方运营市场的打开,专业环境公司切入第三方治理的模式主要有存量托管运营(O&M和工程总包+托管运营(EPC+O两种。这两种模式能为环境治理公司节省投入本钱,灵活进入和退出,有效规避经济周期、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引发的风险。随着“退城入园”趋势的加速,未来环保公司拓展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的业务将主要其中在工业园区及一些独立的大型企业。
政府环保投入缺乏,第三方治理是必行之势。政府在环境维护上的预算大概1800亿到2000亿左右。十二五”期间包括“十三五”规划,两个行动计划接近78万亿,土壤行动计划将有几万亿,解决“十三五”环境任务预估要十几万亿甚至二十几万亿。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减缓,仅靠中央和政府解决不了问题,必需走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将私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等社会资金,引入第三方治理,有利于引导资金正确流向,且能减轻中央和政府的财政压力,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
第三方治理在落地层面依然存在较多阻碍。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工业废水第三方运营比例仅在5%而城镇污水处置设施的第三方运营比率已达到50%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在市场占有率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然而就目前来看,制约该模式发展的因素颇多,关于排污企业和第三方公司的责任划分、排污企业的支付信用、环保监管是否严格到位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第三方治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3双管齐下,催生广阔工业废水市场
工业环保的痛点在于环保治理和企业利益间的矛盾,当政府监管不力时,企业肯定弃车保帅,为降低利息而放松治理环节,以环境为牺牲品。工业环保治理不力主要原因为两点:1国家监管松懈,企业易钻空子;2工业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企业没钱治理。因此,政策的严加出台及下游企业盈利转好是行业最为重要的内驱力,而对不依法排污者的严惩重罚是整改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
3.1国家政策是工业污水市场的关键驱动力
十二五”以来,全国从地方到中央继续加大生态环境维护力度。2015年推出《水污染行动防治计划》强调加强水污染行业治理力度,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善。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国钢铁、火电、水泥等八大行业要坚持达标排放,将环境守法成为常态。2017年9月,环保部印发《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对“水十条”中工业集聚区废水治理的相关任务进一步推进。
3.2环保督察趋严,高额罚款倒逼企业重视合规排污
2015年7月中央印发《环境维护督察方案(试行)把环境维护督察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 上一篇:中央环保督察指出很多城市整改不力 2018/10/27
- 下一篇:第十巡查组进驻湖北省督查城市乡村黑臭水体整治 2018/10/26